
南京有个叫吴健的投资者,炒股工作室墙上贴满了“空仓”“跌得好”“一切K线说了算”这样的标语。屋里摆设很简单,有张高脚桌,却没有椅子,吴健每天在这儿五六个小时,都是站着的。他说自己有点“自虐情结”,觉得男人不能太舒服,平时能站着就不坐着,爬楼梯也从不坐电梯。
吴健1993年就开始炒股了,但头十几年一直没什么起色,2007年牛市,他拿2.5万元本金赚了四倍昆明配资公司,拿到人生第一个十万昆明配资公司,2008年熊市,大盘从6124点跌到1600多点,他靠短线操作居然还逆势获利26%。这两次经历让他信心大涨,觉得自己在投资上能有一番作为。2014年,他辞去了私企项目经理的工作,开始了职业炒股生涯。
刚辞职那会,吴健成了“2%先生”,每天想着用小钱做波段,赚2%的收益,积少成多也行。可折腾了几个月,钱没赚多少,身体先出问题了,居然查出高血压。他这才意识到,天天盯着盘追涨杀跌,耗费精力不说,还让自己陷入了贪婪的怪圈。“要赚大钱,得集中精力,不能总想着赚点小钱,得等待好机会。”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策略。
2015年是吴健炒股以来遭受的最大挫折,当时他九成仓位都在海信科龙,6月15号,这只票涨到15.55元的新高,他分析后决定清仓,可第二天看着账户里的钱,又忍不住全仓买了回去。没想到这一买就被套住了,股价半个月跌了近一半,7月6号一天他就亏了40万。“当时真的跌得快撑不住了,卖房子的钱全没了,整个人头晕、虚脱。”
2016年底,他以12块左右的价格卖出了海信科龙,结束了这段让他刻骨铭心的投资。一个人去美国旅行了一趟,还带了一只华尔街铜牛摆件回来,想着重整旗鼓。从美国回来后,吴健减少了操作次数,为了避免冲动交易,有时强迫自己盘中出去走走,还规定只在收盘时做决策。
后来,吴健注意到京东方的一季报业绩大幅增长,以前大家都说京东方是“烧钱大户”,投了近3000亿,十年都没什么收益,现在业绩突然转好,他觉得机会来了。他全仓买入,成本价在3.1元左右,年内股价涨超过100%,资产也跟着翻了番。
吴健现在一个人生活,平时除了炒股,就是运动、读书,他不爱社交,也不跟别人聊股票。从2015年的惨败到现在的稳健,吴健终于在股市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,用耐心和谨慎对抗着市场的波动。
恒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